眼下正是流感流行的季节,根据日本一项最新研究,为预防病毒感染,除了接种疫苗和勤洗手、戴口罩外,日常不妨多喝些红茶和绿茶。研究人员表示,绿茶中含有几种对抗流感的有效成分。茶多酚中的主要物质“儿茶素”具有抗病毒、提升免疫力的作用,针对季节性流感的预防作用较好;儿茶素中的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还能抑制新型流感病毒。
正月十五前后,关于元宵和汤圆的话题重新热闹起来。有人说,汤圆和元宵难消化,肠胃差的人不能吃;也有人表示,古人说糯米健脾,那就说明好消化,自己吃了感觉也很舒服……糯米食品到底好不好消化呢?
近年来,不少明星和美妆博主都会提及衰老与抗糖化的关系,著名歌手张韶涵也曾说过糖是摧毁身材和皮肤的杀手,抗糖化、戒糖的说法日渐走红。除了饮食,打着抗糖旗号的美容产品也火爆起来,尤其是卖得风生水起的“抗糖丸”,商家宣称其可以代谢糖化反应的产物,价格虽几百上千,但爱美人士仍纷纷入手,仿佛吃下去就能肤白貌美、青春常驻。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一项最新调查研究发现,经常吃炸鸡、炸鱼等油炸食品的人其死亡率比那些完全不吃油炸食品的人要明显高得多。这项调查的对象全部是美国国内闭经以后的中老年妇女。
每逢新春佳节,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迎新元素,在山珍海味面前,不少人都在“这个我想吃”和“吃胖了怎么办”的矛盾中挣扎。为此,记者专门咨询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营养专家,为广大群众开出一份“吃好不胖”的《新春饮食攻略》。
2018年食品圈儿有哪些好吃、好看、好玩的值得回眸一望?新京报梳理过去一年来的食品行业趣闻,每一个数字都与你我息息相关——论喝酒,湖北女人巾帼不让须眉;比“宅”家,有人一年点了1522次外卖;吃夜宵,世界杯3小时卖出153万只小龙虾;品海鲜,挪威北极鳕鱼位居进口水产榜首;看品质,国产液奶活性指标优于进口产品;喝奶茶,三线城市刮起最强现制茶饮风……
近日,发表于《欧洲神经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喝红酒容易引发偏头痛。研究人员对2197名偏头痛患者进行了调查,35.6%的参试者表示,曾多次因酒精饮品导致偏头痛。其中,77.8%的人认为在各类酒精饮料中,红葡萄酒最易诱发偏头痛;近1/3的人会在饮酒后3小时内发生偏头痛。
一个国际团队日前在期刊《柳叶刀》发表报告说,每天饮食中摄入较高水平膳食纤维的人与那些摄入较少这类物质的人相比,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更低。这项研究由新西兰奥塔戈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完成。他们对过去近40年里的185项前瞻性研究和58项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估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25克至29克或者更多的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熊立仲课题组在《分子植物》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组蛋白单泛素化修饰精细调控水稻干旱应答的新机制,对于探究植物抗旱分子机理和抗旱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交衰退在异花授粉植物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生长势减弱、产量降低。当地时间1月14日,《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共同完成的马铃薯自交衰退遗传机制解析成果。这是以二倍体替代四倍体、以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为目标的“优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第二项重大理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