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环保的素食风潮对保护地球不无益处,但日前有营养学家指出,素食为主的饮食可能会影响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胆碱的摄入。营养学家呼吁,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和消费者应认识到富含胆碱饮食的重要性以及获取胆碱的途径。如果没有达到建议摄入量就需要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得,尤其是孕妇摄入胆碱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近日报道,英国一名营养学家称,植物性饮食和素食主义日益流行,可能会减少胆碱的摄入。胆碱是一种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关注营养和生物医学的“营养观察”网站的爱玛·德比希尔博士在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我们是否忽视了英国潜在的胆碱危机?》的文章。该文章称,放弃富含动物产品的饮食可能对胆碱摄入量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香酥可口的油炸食品在全球各地广受欢迎。但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癌症预防研究》杂志上撰文称,老鼠实验显示,油炸食品会加剧结肠炎症和结肠癌等肠病病情,因此,肠病患者或肠病高危人群应少吃油炸食品。在最新研究中,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研究人员在一组小鼠的食物中加入了煎炸油和新鲜植物油的混合油;而对照组小鼠的食物中只加入新鲜植物油。结果发现,食用了混合油的小鼠结肠炎症有加重迹象,肠肿瘤比对照组大了一倍;而且,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脂多糖和细菌从肠道进入血液循环,并加重组织炎症症状。
英国一名少年因长期吃垃圾食品导致营养不良、失明和听力下降。病人现年17岁,姓名没有公开,家住布里斯托尔。他大约10年前患上一种罕见的饮食紊乱疾病,受不了水果、蔬菜等食物的味道、“质地”和外观,因而天天以薯片、白面包和加工肉食充饥。男孩14岁时因乏力找家庭医生就诊。验血结果显示乏力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12而导致的贫血。家庭医生除了让男孩接受维生素注射,没有给予其他治疗。男孩15岁起听力和视力先后逐步下降,17岁时视力下降到永久失明程度。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黄油是西方饮食中一种很难被替代的重要食材。人们对黄油的稠度和奶油味道十分挑剔,更健康的替代品难以做到这一点。现在,来自康奈尔大学的食品科学家已经制作了一种全新的低脂肪黄油。据称这种黄油所含热量只有普通黄油的四分之一。新的低脂肪黄油由大约80%的水和20%的植物油组成,并加入了一些牛奶脂肪。尽管它的水性成分,据说这种东西在稠度,奶油感和口感方面都跟黄油十分接近。最重要的是,它更健康。该团队表示,一汤匙的黄油只含2.8克脂肪和25.2卡路里。相比之下,相同数量的黄油含有11克脂肪和约100卡路里。
近日,作为辣条主要产区之一,河南省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河南省地方标准调味面制食品》(DB41/T515-2007),其实早在此前,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宣称,在辣条产业产品标准出台前,全省暂停审批新的辣条生产企业。据称,河南此举是为了响应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于是有网友惊呼:“有生之年居然还能看到辣条国标出台”。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大多数以植物为基础的食物和较少的动物性食物,可能与更好的心脏健康和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有关联。尽管人们没有必要完全放弃动物来源的食物,但这项研究确实表明,食用较大比例的植物性食物和较少比例的动物性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中风或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西媒称,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社交网络可能对儿童的食物摄入产生负面影响。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8月25日报道,这份由博士研究生安娜·科茨撰写的研究论文已经发表在美国《儿科》月刊上。研究显示,Instgram和YouTube等社交网站上的博主在个人账号或个人频道上发布的不健康食品广告很可能直接导致少年儿童食用更多此类垃圾食品。
8月28日讯母女俩吃过早餐后不久均出现腹痛呕吐,到医院双双被诊断为食物中毒,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正是致毒祸首。“幸亏吃得不多。”28日下午,经过催吐洗胃补液治疗症状缓解的刘女士说起此事后怕不已。入夏后,家住东湖沙湾村45岁的刘女士经常做一些凉拌菜食用。28日,刘女士和72岁的母亲吃了一些白粥和凉拌黑木耳当早餐。吃完后没多久,两人都开始腹痛呕吐,感觉不对劲的刘女士赶紧扶着母亲赶到附近的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
饮料、奶制品、保健品……一位超市员工告诉记者,凡是包装上有“益生菌”元素的产品大多很畅销。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大量的益生菌产品充斥在线上、线下的各种销售渠道,令人眼花缭乱。近日,有媒体发布文章称,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益生菌市场仍存在虚假宣传等乱象,急需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益生菌究竟如何发挥功效?市场上的各种益生菌产品真的像宣传语那样神乎其神吗?滥用益生菌会不会对人体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