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ECU)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食用苹果和茶等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可以预防癌症和心脏病,这种保护作用对吸烟者和酗酒者尤为有效。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ECU医学和健康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丹麦饮食、癌症和健康研究组织的数据,这些数据评估了23年来53048名丹麦人的饮食习惯。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食用富含类黄酮食物的人死于癌症或心脏病的几率较低。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肥胖与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相关,但男女因肥胖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有所不同。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期刊上发表报告说,通常肥胖被认为会加剧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死亡风险,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率的持续上升,人们不得不考虑肥胖是否还会导致或加剧其他疾病的死亡风险。
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年轻一族的90后不仅流行携带养生的 “枸杞保温杯”,也开始追赶与年龄不相称的抗糖风潮——认为抗糖能使皮肤白皙,抗糖能精神百倍,抗糖产品能实现逆生长……专家表示,对抗糖的误解,以及错误的抗糖方式,包括对抗糖丸、抗糖口服液以及抗糖面膜、抗糖精华等抗糖产品的盲目追逐,都是要不得的。抗糖扩大化现象背离健康的初衷,抹杀了营养科学里“糖”的积极作用,只有保持身体营养平衡才能健康美丽。
香菇是一种以木材(屑)为主要生长基质的真菌类。由于营养丰富、香气浓郁、味道鲜美,素有“菇中之王”的美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利用和栽培香菇的国家,现如今香菇年产量居世界第一。香菇不仅富含维生素B群、维生素D原、铁、钾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且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国标明确禁止的“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等在市场上均有销售,不仅有国产水,也有原装进口水。功能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号称能补充能量,有的能补氧,有的甚至还号称有排毒功效。
“陈皮不就是橘子皮嘛,怎么就成药材了?”“我吃橘子剥下来的皮晾干,能代替陈皮不?”在中药房里,经常有人这样问药师,陈皮和橘皮外观看似一样,为何价值悬殊?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绿茶中的一种天然小分子可以成为细胞的“操纵手”,让某种定制的细胞“听话”,从而定时、定量释放治疗药物。研究团队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论文说,他们利用绿茶的次级代谢产物原儿茶酸,设计合成了一种转基因表达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像“开关”一样可受原儿茶酸的调控。
西媒称,中国流行病概况朝着心血管疾病(栓塞、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倾斜,而与饮食有关的风险也成为近年来大多数死亡和残疾案例的主要诱因之一。由于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比推荐值高出不少,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合作,发起了多项提高公众意识的公共运动,并帮助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食品工业减少食盐使用量。
“所有女生!”“太便宜了!”“抢它!抢它!抢它!”10月21日,离天猫“双11”预售首日还有几小时,“口红一哥”李佳琦标志性的感叹和充满说服力的推荐,将网络直播间3000万观众提前带入“双11”购物狂欢的气氛中。当晚,李佳琦登顶淘宝直播巅峰主播榜,5分钟超万支口红的销量引人惊叹。更有品牌在直播中6分钟销售额破亿元。
冬枣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广泛种植,成熟期通常在10月至11月,此时北方天气已经寒冷,因此得名冬枣。冬枣因其甜、脆的特点受到百姓喜爱,但也引起了不法分子的觊觎。近年来,经常出现有关“糖精冬枣”的传闻。所谓“糖精冬枣”,是指不法人员将低档、品质不好的冬枣浸泡在糖精水中,增加甜度,改善其色泽,以此提高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