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雨至,粽米飘香。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作为佳节必备美食,各地粽子馅料、形状、植物叶片用料等各不相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醒消费者多查看、细辨别、严挑选。特别是易敏人群,购买食用前更要了解配料使用情况,避开可能导致自身过敏的配料。
“吃”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吃得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持续加大食品监督抽检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但是,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数量众多、规模小、分散程度高,要对其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候就需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来帮忙了。
冠状病毒不能在食物表面生长。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在食物表面生长,但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及类似病毒需要有生命的宿主才能繁殖。虽然该病毒能在物体中和表面存活,但目前尚不清楚它能在食物表面存活多久,以及病毒污染程度多高才会致病。
自北京依法推进垃圾分类以来,助力厨余垃圾减量的净菜颇受欢迎。然而,一些市民买回净菜后发现,“周末在家做四顿饭,净菜包装盒得扔掉十好几个,都是无处回收的其他垃圾。”减了厨余垃圾,却多了白色污染,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端午节来临之际,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食用粽子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同时保留有效购物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七台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受理电话为:12315。
新发地的新冠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又一次提示,食物有可能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有传染性的病毒,我们必须要慎重处理,避免厨房里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微生物繁殖速度更快,而人体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有可能下降,更要加倍警惕致病微生物带来的风险。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重视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很多食品在做推广时,也经常会打着“富含优质蛋白质”的旗号,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那么,到底什么是优质蛋白呢?我们需要知道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须通过食物进行有效供给,这些氨基酸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礼记》里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从古至今,吃饭都是件天大的事。自称“平生只为口忙”的苏东坡,就曾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字里行间,透着对“吃”的讲究。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我们使用冰箱储存的食品也越来越多。冰箱延缓了食物腐败变质的速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并不是所有储存在冰箱里的食物都可以“高枕无忧”,那些被反复解冻的食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靠谱。
儿童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成长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31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0年儿童饮食安全消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