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外卖,您有没有赶上过没有实体店的“幽灵外卖”,或是混入平台的脏乱差“黑餐馆”?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等机构今天在京联合发布《网络餐饮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报告(2018-2019)》,显示网络餐饮消费维权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卫生安全、订单配送等7个方面。针对网络餐饮消费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和处罚力度,仅某一外卖一年多就被罚64次,罚款650多万元。
有一种美食,相信电视机前的您一定抵挡不住它的诱惑,那就是火锅了!不管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火锅总是大家聚餐的首选。不过,市民张女士反映,她和家人在人信汇的德庄火锅店吃完晚餐后,均感到不适,这是怎么回事呢? 6月16日,市民张女士和家人来到位于人信汇的德庄火锅店,几人围坐一团吃上一顿热辣辣的火锅,气氛十分好。可没想到,火锅吃完后,家人身体陆续亮起了红灯。
在福清经营小吃店的林某在制作小吃“马耳”(福建传统面食小吃)时,滥用明矾,导致食物铝含量严重超标。近日,福清市检察院对林某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提起公诉。
近两年,留守儿童食品健康问题受到关注,其中高糖、高盐、高添加剂的“五毛零食”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工人日报》记者曾于2017年对此话题进行过报道。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校园及周边地区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此,记者近日回访北京、河北等地的校园与零食批发市场及部分农村地区发现,随着社会的重视以及监管的加强,“五毛零食”的治理初见成效。
日前,记者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召开的江西省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2019年春季开学期间开展的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中,全省检查各级各类学校食堂15425家次,下达监督意见书1921份,整改通知书3060份,立案111件,没收问题食品254.06公斤,罚没款8.096万元,清理无证经营单位27家,停业整顿3家,约谈489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下称海淀法院)针对原告上海弘奇永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永和公司)诉被告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三快公司)、侯马市紫金山北街逸香缘饭店(下称逸香缘饭店)侵犯商标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逸香缘饭店停止侵权并赔偿永和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3.3万元。
涉事火锅店位于南充什字上街。日前,南充市顺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该店检查时,发现该店负责人闪烁其词,且无法提供进货台账、供货商资质和原辅料检验报告。在检查餐厨废弃物处置台账时,执法人员第一反应台账“有点怪”,餐厨废弃物的收运间隔时间太长,不合常理。在随后的厨房检查中发现,厨房里的两只大铁桶中盛装着已经凝固、成色欠佳的油脂,其中一只铁桶上面放着的铁筛子上,还残留着食物残渣。凭着执法经验,执法人员初步判定该店存在违法处理废弃油脂问题。
一直以来,粽子都有咸甜之争。如今,咸甜之争似乎有了结果。5日,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公布显示,今年端午节,肉粽子最畅销,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的3.6倍;网红新口味粽子热销,茶粽销量同比增长78%,榴莲冰粽的人气爆棚。
6月5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行动,对高考考点周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排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并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期间用餐务必选择持有合法资质的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品经营单位,不宜采用打包外卖或网络订餐的形式。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距离端午仅剩两天,小小的粽子被商家们玩出不少新鲜花样。6月4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不仅夏天“大IP”小龙虾被商家包进了粽子,桂花山药、AD钙奶、芝士、燕窝等各种“奇葩”口味也争相上市。2019年端午与高考相碰,精明的商家们纷纷蹭起了高考的热度,推出高考必胜粽、状元粽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