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如果你细心留意,会发现不少食品包装上明显标注了“零添加”“不含添加”等字眼。在各大电商购物平台,输入“零添加”关键词搜索,所涉及的食品更是琳琅满目,酱油、醋、酸奶、面包还有各式各样的零食。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能,克服“整治—好转—反弹”痼疾,形成高效能、精细化、常态化、社会化监管工作体系,今年10月,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经过积极落实,目前山东省已初步建成学校周边食安监管网格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决策部署,根据江苏省南京市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要求,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添加剂生产源头风险,通过企业自查、专家排查、专项督查,推动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联合主办,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协办的中国食品安全法治大会(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今年是《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会议以“食品安全法实施十周年暨食品经营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法治保障”为主题,系统回顾了中国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和实施的十年历程,并就食品经营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良好实践、法治保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育部在25日召开的通气会上指出,当前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波动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教育部正积极与财政部协商,探索建立膳食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11月21日至12月20日期间,市场监管总局就《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食品标识不得明示、暗示以及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另外还对保健食品标识进行了详细规定。
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今年9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公安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校园食品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贵州全省已经有11237所中小学、7562所幼儿园实现“师生同餐”,11473所中小学、7688所幼儿园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10801所中小学、7201所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机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食品标识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明示、暗示以及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的。
11月20日,在向山镇光大江东环保能源(马鞍山)有限公司门口,2辆电动三轮车,5辆农用四轮车,1辆城管执法皮卡车,一字排开,每辆车上都装得满满当当,有酒水、调味品,还有各种各样的糕点,外表看起来不错,但这些都是“问题食品”。标识粗糙的假冒品牌白酒、仿品牌的假辣油,没有标签标识的糕点……当天,这批共计6000余件的“问题食品”被集中销毁。
日前,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落实监管责任,确保秋粮收购顺利进行,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要求严厉查处缺斤少两、坑农害农、拖欠售粮款、设置障碍造成售粮者售粮不畅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防止发生“卖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