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会从手机电脑上了解很多的养生知识,也会跟着去做,但是那些所谓的健康生活方式,真的健康吗?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吗?
暑季,天气炎热,也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那么如何做才能有效地调整胃肠功能,预防胃肠疾病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军祥提示:应当做到三戒三宜。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喝点饮品消除暑意。矿泉水、奶茶、苏打水、果汁……种类繁多的饮料让人眼花缭乱,同时关于这些饮料的一些传言也流传甚广,矿泉水喝多了会缺钙,无糖饮料会致癌,喝果汁能排毒……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盛夏时节,清凉可口的西瓜上市了,吃到嘴里,满口凉甜,清爽至骨,是人们消暑解渴的佳品。俗话说:“热天一块瓜,胜如把药抓。”西瓜又称“寒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的功效,以清甜多汁,营养丰富著称。
疫期间,外卖、快递已成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刚需”。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截至27日24时,北京市主要品牌寄递企业已按计划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累计检测104807人,已反馈结果全部为阴性。此前,北京出现外卖送货员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腹泻会大量消耗人体的水分和热量,导致低钠、低钾等电解质失调。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就会打破。内环境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虽然人体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但是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6月25日,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第132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很多居民都不敢吃肉了,就怕被感染,这次疫情在北京市新发地是重要地区,目前所有商场的肉蛋鱼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俄罗斯肿瘤学家伊万·卡拉谢夫呼吁拒绝食用葵花籽油,因为它可能会诱发癌症发展。医生发现精炼后获得的油受到完全不可能从食物中去除的乙烷和汽油的影响。此外在高温作用下,譬如在锅中煎炸时油中会形成致癌物质。它们被食品吸收并同食品一起进入人体。
6月2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第127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针对记者提出的进口海鲜和食材中会不会有病毒存活,以及进口食品如海鲜、牛排等可否正常购买食用等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做出了回应。
目前,尚未发现食用海鲜产品可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证据。现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